第228节(3 / 4)
林北把视线重新投到车窗外,不知道是不是车速快,显得这里的人走的慢,给他一种这里的人生活节奏慢。
大巴车开出小城,林北透过后视镜看到另一辆大巴车不远不近跟在这辆大巴车身后。
大巴车开进小林场火车站,杨菱湖已经在火车站进站口等林北了,看到拉着横幅的大巴车开进火车站,眼中出现异色。
杨菱湖朝大巴车方向走去,上了第一辆大巴车,指挥阿滨把大巴车开到一个废弃的厂房里。
两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坐在废弃的轮胎上说话,听到声响,其中一个男人慢吞吞站起来指挥两辆大巴车停车。
大巴车停稳,杨菱湖率先下来,林北紧随其后,掏两包烟递给两位师傅。
杨菱湖笑着把林北介绍给两个中年男人认识,不顾两人的眼神挽留,骑走两个男人的自行车。
两个中年男人浑身散发不要跟我讲话的气息,林北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跟两人开口,让两人跟随他一起去旅游。林北小算盘打的噼啪响,无奈没人配合。两个中年男人拿起工具箱朝大巴车走去,林北才发现最后起身的中年男人走路跛脚,他的视线一扫而过,没在人家脚上停留,走到他俩前面,让车里人下车。
两辆车小问题蛮多,其中一辆车有一个后轮胎的螺丝没拧紧,这要是走山路,后轮胎吃劲,不堪重负脱落,这辆大巴车得翻。
跛脚的男人叫邱文嘉,对伙计齐秋使了一个眼色,齐秋一脸抗拒,邱文嘉皱了皱眉,放下工具朝林北走去。
两人都是老兵,得了战争创伤应激综合症,不能继续留在部队。自从两人退役,一天比一天抗拒接触人。邱文嘉的腿是追人贩子到山里,和人贩子搏斗摔断的,邱文嘉在医院住院期间,齐秋经常到医院看他,突然有一天,两人离开父母妻子孩子,搬到山里生活,家人到山里找他俩,他俩避而不见,也不见疏导他们心理疾病的医生,只有杨菱湖能见到他俩。杨菱湖经常去山里看望两人,给两人带点生活用品。
林北打电话给杨菱湖,希望自己给他介绍两个修车师傅,并且希望修车师傅可以跟车,杨菱湖立刻想到了两个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的战友,他想旅游或许能帮助战友寻找到灵魂的慰藉,从伤痛中走出来。杨菱湖答应给林北找修车师傅,他只能说动战友给林北修车,至于林北能不能请动修车师傅,就靠林北自己了。
邱文嘉声音无力,带着点沙哑,是许久没有开口说话造成的,他跟林北说:“我们去旁边说话。”
他知道在人群中说轮胎的事,会造成人员恐慌。邱文嘉说完这句话,疾步离开。
林北觉得他的行为透着古怪,却没有把视线留在他身上,抬脚跟上他。
邱文嘉打量他,大概他许久没和人接触,注意力无法集中,眼神有些散,思绪也开始飘到其他地方。
他还记得杨菱湖说眼前的男人把西南的物产拉出去,期间他发现了西南的美,这次特意带员工到西南旅游。邱文嘉听了这话,拒绝再听杨菱湖说话,他觉得人的声音刺的他耳朵疼,远不及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好听。杨菱湖这次不像以往那样留下东西离开,呱噪地说:“他这次采购柑子,或许他在旅游途中发现其他西南物产,把西南物产带出去,让南方人了解西南,或许能给西南带来更多机遇。”
外地人眼里只有西南的中草药、菌菇,居然有人大老远到这里采购柑子。邱文嘉打开紧闭的门,从屋里走出来,听杨菱湖说话。
后来齐秋也从屋里走出来,听杨菱湖说话。
最终两人被杨菱湖说服,下山给林北检修大巴车。
至于两人为什么会修大巴车,因为两人退伍后,被安排到汽车站当行政领导,站里车子坏了,两人静静地看修车师傅修车,后来两人直接捋袖子干了修车师傅的活。
林北察觉到邱文嘉眼神发散,他开口:“您叫我过来,有什么话要跟我说?”
邱文嘉回神,他陷入沉思,他叫林北过来,他要跟他说什么?
林北:“……”
他回头看大巴车,隐隐有些担心。
邱文嘉顺着林北的视线望过去,看到齐秋在拧轮胎,邱文嘉找回了被他遗忘的记忆:“这两辆车小毛病许多,我以为油缸里的机油杂质多,是最大问题,没想到最大的问题是有一个轮胎上的螺丝没拧紧。”
“我们要洗油缸。”邱文嘉说话有些凌乱。他认为说到这里,已经把问题说清楚了,也说清楚了处理方案,便朝大巴车走去。
林北脸色没有什么变化,回到人群里和大家聊天,趁着大家关注点在其他地方,林北喊阿滨、许树到厂外说话。
林北把两辆车的情况跟两人说清楚,阿滨、许树脸色发白。
林北知道让两人掏修车钱不现实,他想了一个折中办法:“这次修车钱我付了,不过我有一个要求,以后我来西南,你俩的车可还得当我们的旅游车。”
阿滨、许树连声说:“要得,要得。”
他们就这样口头约定了这件事。
↑返回顶部↑